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回复 8# 的帖子

版主可能忘了接触器的触点本身就有能承受超过额定电流几倍的瞬间电流。我觉得在同极性时,在这个电路里,尽管触点不是绝对的同步,只要接触器选用合理,是绝对不会影响正常使用的。我认为设计的电路能达到设计的目的并能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转,那就算是完善的电路了

[ 本帖最后由 罗志龙 于 2009-2-20 14:40 编辑 ]
原帖由 guanhaihui 于 2009-2-20 12:55 发表



文字各说各有理,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

既然你说电焊机和微型变压器是不能并论的,就当电焊机最小的功率是20KW好了,次级为36V(实际上在工作状态时电压会更低只有10多V)。
电流A=(功率20KW/电源为36V) ...
版主你弄错了,电焊机空载二次电压一般是60~70V,注(60~70V我说的是直流焊机的二次电压)。实际工作电流也不是你算的那么大。我设计的电路早已经在实践中使用好几个月了,就目前还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和故障的现象。使用单位也比较满意,比较而言,据我了解他们单位的总用电量也有明显的下降。在技术面前我喜欢按事实说话,我觉得事实就是真理。如果版主觉得我的电路有待改进,我很乐意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的,但是我的出发点是以节约电能为目的的,我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和用意,我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最后我要肯定的说明一点,那就是我的方案是完全可以降低和节约由于电焊机空载时带来的空载电能损耗的,这一点也是不可置疑的。尽管节约的电能对工厂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用时间和数量来算也是一个不少的数字。不过我觉得有些数字对有些有经济头脑的人来说,可能看问题就不一样了
       注;电焊机的焊接电流不等于电焊机的额定电流,它的工作电流与它使用的焊条的直径的大小和在焊接时电弧拉长的距离有直接关系的!常规的一般在100A~400A以内

[ 本帖最后由 罗志龙 于 2009-2-20 15:46 编辑 ]
楼上说电焊机一般二次电压是60~70V,好象有误。
36V以内是安全电压,60~70V是不是不考虑安全了。我感觉是36V,具体我要测一下。
我公司的大电焊机最大也只有300A,一般用到100A就很足了。电流大小根据焊条大小而定,开得很大,顶个鸟用,是焊接还是熔化钢板。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不过就按300A算,接触器也很难买,每个触点就算平均100A,成本也较高,你做了很多台,工作寿命有没有跟跟过。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原帖由 wbc1975 于 2009-2-20 15:08 发表
不过就按300A算,接触器也很难买,每个触点就算平均100A,成本也较高,你做了很多台,工作寿命有没有跟跟过。
KM2我用的是CJO-75A的交流接触器。此电路在实践中已经用了快有4个月了,目前还没有发现KM2触点被烧坏过,触点应该没有问题,不然早就该烧坏了。不过为了改善KM2的触点问题,我想采用互感器来触发可控硅控制KM1的通断的方案,原理图在下面;
      注;此原理图还在实践中调试,有关元件参数还有待调整。
             为了让大家对电路充分了解,我还是叙述以下电路的工作过程;合上开关K后,网络电压经过C1加在电焊机一次侧。由于电容器C1上有电压,BH的二次侧有十几伏电压输出,当焊条与工件接触时,电流互感器LH上就感应出1~1,5伏电压,此电压经桥式整流,并经R1,R2限流去触发可控硅T。T导通后,使接触器KM1通电而动作,主触点闭合,电容C1被短接,此时电焊机起弧焊接。起弧后,LH电压升高,稳压管DW被反向击穿,对电容器C2充电。当换焊条或其它原因短时间停焊时,电容器C2经稳压管DW正向和R2对T控制极放电,使T保持导通,KM1暂不释放。待C2放电完毕时(也就是延时已到),这时T关断,KM1释放,电焊机自动断电

[ 本帖最后由 罗志龙 于 2009-2-23 10:4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原帖由 罗志龙 于 2009-2-20 17:48 发表
KM2我用的是CJO-75A的交流接触器。此电路在实践中已经用了快有4个月了,目前还没有发现KM2触点被烧坏过,触点应该没有问题,不然早就该烧坏了。不过为了改善KM2的触点问题,我想采用互感器来触发可控硅控制KM1的通断 ...
这个电路只控制初级比较正确,省成本,但图纸有点问题,可控硅过0截止,你按直流,一旦触发,就无法截止。还有你的电路对起弧会不会影响。还要设延时电路,否则点焊不一定好用。仅供参考。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原帖由 wbc1975 于 2009-2-20 18:25 发表

这个电路只控制初级比较正确,省成本,但图纸有点问题,可控硅过0截止,你按直流,一旦触发,就无法截止。还有你的电路对起弧会不会影响。还要设延时电路,否则点焊不一定好用。仅供参考。
谢谢提醒!不过原理图上的C2电容就是为延时而设计的
楼主真是太牛了!方案很好!只控制变压器初级的确理想多了!
楼主是不是对可控硅的认识有点误解了!照你的解释好像这可控硅的功能跟三极管的功能差不多啦?可控硅触发导通后不需要电流来维持吧?WBC175师傅说得很对,一直导通!这样的延时设计有问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