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元器件知识-电容器

电容器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能的容器,简称电容。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超过本身的电压时,它能够“充电”,把外部的电能储存到电容内部,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低于本身的电压时,它又能够“放电”,把内部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当电压加到电阻两端时,就会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电阻两端的电压消失后,电流随即消失。电容则不同,当电压加到电容的两端后,瞬间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给电容充电,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在两极上建立起电压,当外部电压消失后,它的两极上能够维持电压,仍然能够通过外围电路继续形成电流,即电容放电。电容的作用是“隔直通交”。
按照制造电容的材料不同,电容可以划分为很多类型,例如瓷片电容、涤纶电容、薄膜电容、电解电容等。瓷片电容、涤纶电容、薄膜电容是没有极性的,只有电解电容分为无极性和有极性两种。电容的作用在于存储电荷,存储能力的大小就是它的容量,容量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法拉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常用比它小得多的单位“微法”(μF简写为μ)、“纳法”(nf,简写为n)、皮法(pf简写为p),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F=1000000μF
1
μF=1000nF
1nF=1000pF

电容的容量有很多种表示方法,常见的有:
1、直接表示法:就是在电容的外壳上直接标注容量,例如0.1330010μF等。不同类型的电容直接标出来的数值单位是不一样的,瓷片电容、涤纶电容的容量比较小,如果标注在外壳上的数值小于1,其单位为μF,例如0.1就是0.1μF。有的电容上面写得更简单,把小数点前面的0也省略了,例如.01就是0.01μF。当数值大于1时,其单位为pF,例如3200就是3200 pF。也有的电容在标注数字的同时还标注单位,例如1000 p所指的容量就是1000 pF1 n表示该电容的容量是1 nF1000 pF1n5就是1.5nF1500 pF。电解电容的容量比较大,它的单位是μF。一般是在电容的外壳直接标注容量。
2、有效数计值法:这是在国外流行的一种方法,容量由三位数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有效数,后一位数表示倍率,也就是10的多少次方,其容量是前两位数乘以第三位数所表示的倍率,单位是pF,对于电解电容得出的结果单位是μF
例如:某一般涤纶电容的容量标注为223,此电容的实际容量为22×1000 pF=22000 pF;电解电容容量标注为472,容量为47×100μF=4700μF;当容量低于100时,就直接标注,例如瓷片电容标为47,容量为47 pF。对于同一个容量数值,可能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10000 pF可以表示为10n,也可以表示为103,也可以表示为0.01,还可以表示为.01
有极性电容的极性判断方法:瓷片电容、涤纶电容等是没有极性的,在安装时不必考虑极性装反的问题。但是电解电容大部分是有极性的,它的电路符号是在正极上增添一个“+”号或将正极画做方框来区分。在实物上极性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对于没有剪短引脚引线的电解电容来说,引线长的是正极。
(2)
对于外壳上有“+”标记的的电解电容,“+”所指的引脚是正极。
(3)
对于外壳上有“-”标记的的电解电容,“-”所指的引脚是负极。
电容的内部是两个电极隔着不导电的介质制成的,因此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但是如果加在电容两端的电压过高就会使绝缘介质失去绝缘的性质,而出现导电的特性,即电容的击穿,电容一旦击穿是不可恢复的。于是电容就有了另一个参数:耐压值,也就是电容安全工作的电压值。例如某电容的参数为100μF/25V,表示它的容量为100μF,耐压值是25V
电容损坏的情况常见的有:
(1)
击穿。就是电容能够通过直流电,不严重的击穿习惯上叫做漏电。用万用表的电阻挡直接测量电容的两端,如果指针能够偏转甚至达到满度并且不能回到无穷大的位置,可认为电容击穿性损坏。
(2)
容量减小。就是电容的存储量达不到所标称的值,当电容完全失去容量时,习惯上称为失效。用万用表可以测量电容是否完全失效,用万用表的电阻挡反复测量电容的两端,观察充放电过程,然后找一个正常的同容量电容测量比较,如果和正常的相比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小,可认为电容容量减小。准确的测量则需要专用的电容表来完成。
(3)
其他方面的损坏。有些电容损坏不能用万用表测量出来,例如软击穿、耐压值降低、轻微漏电、频率特性变差、热稳定性变差等,只能采用替换法。
全部收起来回去慢慢看,谢谢
返回列表